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源情感咨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龙源情感咨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万历登基后,为什么要祭祀朱允文以及建文朝故去的大臣?
祭祀建文忠臣的原因很好理解,国家需要加强忠义精神的宣传建设,那么建文忠臣就是典型的模范标杆。虽然他们在当时被打上乱臣贼子的标签,但是时隔久远,乱臣贼子的影响已经趋近于零,朝廷需要发挥他们忠君的精神形象,也就不太在乎曾经的政治立场了。
至于祭祀朱允炆,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忠臣可以表彰,但是祭祀朱允炆,等于承认了朱允炆这个皇帝。
我们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是从朱允炆手里抢过来的,这是典型的得位不正。尽管当时朱棣做了很多掩饰,比如修改自己的身世、生母,谎称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表明自己有皇位继承权,还有一个劲的抹黑朱允炆在位时的德政,来体现他起兵靖难的正义性。建文帝的年号也是在那时候被废除的。
既然朱棣的皇位不正,那么传下去的皇位自然也不正。所以朱棣的子孙后代们很明白这一点,不管他们多么同情建文帝以及建文忠臣,但是绝对不能承认朱允炆的帝位,否则就是在说明自己的皇位不正。
不过万历朝对待建文忠臣的态度转变,倒是给了当时官员们一个信号。
万历皇帝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位时间有48年,也是明朝所有皇帝中最任性的皇帝之一,说他任性是因为他在位后期长达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事。
明神宗朱翊钧登基时还是一个10岁的未成年,对于很多事情都懵懂无知,而且还充满了好奇心。
朱翊钧年幼之时,他的母亲和老师张居正对他的管教都十分严格,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幼年的朱翊钧也确实是个聪明好学的好孩子。
有一天,他在学习本朝的历史时发现书中记载的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记录非常不详细,还存在一些特别明显的前后矛盾的地方,而且他的老师张居正张太傅给他讲课时讲到此处也是语焉不详,宁可一句话带过,并没有给出多余的解释。于是聪明好学的他便向张太傅提出了他的疑问: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张太傅并不想做出过多的解释,只是告诉他自己去看书。这不仅没有让万历就此打住,而是加重了他的好奇心,对建文帝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从此建文帝这件事在他心中便成了一个大问号,未得到解答之前,他都会对此而耿耿于怀。有些知识在书本上是得不到的,所以在张太傅为他上课时,他再一次追问张太傅,建文帝究竟是被烧死了,还是逃亡了?
张太傅看到万历如此好奇,而且一副不得到答案就誓不罢休的样子,苦笑一声,便把秘密告诉给了万历。就是后来记录在《明神宗实录》中的关于建文帝朱允炆在明英宗年被“发现”的故事。
知道真实答案后的明神宗朱翊钧,***感慨,对建文朝的忠臣节士方孝孺等人都产生了同情之心。所以在他登基为帝后,他便提出要祭祀朱允炆以及建文朝故去的大臣,而且还为此特意下了一道圣旨。
但是结果却让他出乎意料,他的圣旨如同一张废纸一般,因为没有人真正响应他去做这件事,而且以张居正为首的大臣们都忽视他的圣旨,当它不存在。
明明是祖先朱棣抢了朱允炆的皇位,为什么太庙有朱棣,却没有朱允炆?
万历皇帝刚登基时才10岁,应该说童心未泯,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
当时的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一次在给万历讲历史课的时候,当讲到朱允炆时,张居正语焉不详一句带过,这就引起万历小皇帝的好奇心追问朱允炆的下落,张居正被逼无奈讲出根据历代内阁大臣口口相传,朱允炆在福建的某个寺庙出家为生疑,这是著名的《明神宗实录》首次明文提到有关朱允炆的记载。
然后小皇帝又提出公开祭祀朱允炆及其忠臣,遭到了张居正的严厉反对。年幼的小皇帝不明白为什么老师反对,直到张居正因病去世万历皇帝亲政时,因为叛逆的心里,被张居正压制多年,凡是张居正做的都要反着来做,包括一条鞭法、考成法这些为明朝带来众多好处的措施都被取消,当他再次提出要祭祀建文帝朱允炆及其忠臣的时候,满朝的大臣们居然一个反对的都没有。
祭祀后没多久,大臣们又给万历皇帝上书,要求恢复朱允文的年号,本质上确是对万历皇权的挑战,万历一想自己是朱棣这一系造反夺来的皇位本不想答应,如果答应了就对皇位合法性造成威胁,但被大臣们逼迫的没办法最终还是答应。
这一答应就让大臣们看出万历皇帝的软弱性,此后国本之争,大臣们就是拖着不答应,造成万历赌气三十年不上朝,也没能办成。皇帝不上朝,大臣们就玩起了党争,越演越烈,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其实万历就是乖孩子,政治明锐性比起张居正差远了,更别提他爷爷嘉靖了。不过,在给朱允炆恢复年号,给方孝孺等忠义节士们***摘帽子,还算是功德一件。但结果可能是大家意想不到的!
万历年幼的时候,张居正和李太后对其管教那是相当严格的。苦口婆心,有点慈禧对光绪的那种意思,人前人后说要将万历培养成一代圣君。
万历年幼的时候,的确也非常勤奋好学!而且善于提问题,当他学习本朝历史的时候,发现了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记录语焉不详,甚至有前后矛盾的地方。于是他就问张太傅,这个建文帝究竟什么情况?而张居正就一句话,”自己看书!”
有一天张居正给万历上课呢,万历再次抛出问题,朱允炆究竟是被烧死了,还是流亡了?张居正面对少年万历的好奇心,终于告诉了万历一个秘密。就是后来记录在《明神宗实录》里面的那个建文帝本尊在明英宗年间被发现的故事。同时,万历对建文朝的忠臣节士方孝孺等人产生了极大的同情!
但是万万没想到,张居正为首的朝臣们,对此无动于衷,万历的圣旨简直就是一张废纸!小小的万历开始怀疑他的偶像张太傅了,为什么明明方孝孺是忠臣,你们却不允许我去纪念忠臣?既然建文帝没有死,为什么要宣布他死亡?其实炒米猜想,万历可能还有一个更大的疑问,那就是明明朱棣是抢了建文帝的位子,为什么太庙里只有朱棣而没有朱允炆?你在教我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现实不是在违背着圣人之道吗?
少年天子万历再成长过程中,有一万个为什么?很多事情张太傅回复得无可辩驳。但唯独此事,没有给予解惑。在万历心中埋下了***。
所以张居正死后,大量的张居正的另外一面被政敌强行暴露给万历的时候,万历出离了愤怒!所以万历亲政之初,就开始不遗余力地清算他的张太傅。这个老骗子,欺骗了我20年。
同年,徐辉祖、方孝孺、卓敬、卢迥等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他们的后裔得到了抚恤。在南京做官的汤显祖亲自给方孝孺重塑衣冠冢,几经破坏与重修,现在方孝孺的墓还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烈士陵园东北山麓。
因为他终于意识到朱棣当年“靖难之役”夺嫡成功,但是造成明初历史上那段空白,以及留给后世子孙的政治合法性的包袱。
的确此时距离朱允炆那段历史,已经隔着近200年。时间已经冲淡了很多政治敏感,此时再提朱允炆,对万历的合法性已经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了。而且明英宗也有释放朱允炆儿子的先例。但毕竟对于朱允炆本人,还是讳莫如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