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情感咨询和求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情感咨询和求助的解答,让我们看看吧。
二、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
情感反应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所陈述的有关情绪、情感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对求助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
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的具体含义包括:
第一,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
第二,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
第三,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是一种技术,共情是一种能力。两者侧重点是不同的。共情通过情感反应表现出来。
如果你爱情和婚姻遇到问题,会求助于婚姻指导师吗?
从来没有过,到现在闹到离婚的地步也没去问过当然有亲戚劝阻过说离婚对孩子太不公平了引响到孩子的一生,自己心里受苦孩子心里受罪所以到再后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了没有牵扯太多人也没让太多人知道
如果还有感情存在,我一定会跟着心走,即使是错的,也不枉曾经努力过;如果已经没有必要在一起,那么相互好聚好散。一生本来陪伴自己最长时间的人就是自己。能陪你到老的都是伴,不一定是爱情!——漂亮女孩不说谎
谢邀。
婚姻指导师应该是在这几年才流行有的吧。我觉得这个存在的基础,是人们的思想都比较开放,而且是在自由结婚的前提下,才能有用的。而在我们内地很多地方,三线小城、县、镇及村队等地方,还有相当大的一倍分人,是传统的婚恋观支配着他们。
我们队上算是比较落后的,一些80后的人们,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的婚,而且给他们选择的空间又少之又少,也不会把这个决定的权利交到他们手上,依然是父母在决定。这样的一群人,结婚既无感情,也无牵绊,对于他们来说,婚姻更像是合作,就像是一件必不可做但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所以,即使在婚后,他们的态度依然是无所谓。
而对那些比较独立自主的人来讲,选择婚姻和爱情却是理性而自由的,而且在结婚前也会有几段属于自己的爱情。所以,他们这一代的人,经历得多了,在感情上越成熟,越能自己处理这些事情。至于婚姻指导师,一部分人会选择使用,一部分人自己就是导师。他们更多需要的是朋友和关爱,因为对于理性的人来讲,他的理由不仅正确而且无可反驳。
会,专业的导师都会有专业的说话技巧,能够正确的理解你甚至会给意见下一步该怎么做,换做其他朋友,可能会让你认为并不理解你甚至只会给你一种错觉就是“棒打鸳鸯”吧!
所以,在我的角度会求助于婚姻指导师,专业的会从心理各个方面给你得到正确的方向,或者带你寻找自己,不会给你带来压力,反而得到释放。
对一个孤独症患者来说,去找心理咨询师求助真的有用吗?
我以我的研究[_a***_]来说说,首先孤独症其实不完全等于自闭症。之所以有这两种说法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一个人患病的两种阶段。
对于孤独症的解读是小时候在父母的照顾下,由于这种疾病的影响,使儿童与其他人不主动接触,联系,某些社会功能无法习得等,外人看来是属于孤独状态的,因此叫做孤独症。
对于称自闭症而言,往往是这类孩子长大后持续儿童期的状态,并且由于社会化功能欠缺,无法承担自我生存任务,更不用说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轻者压力之下能自我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数轻患者成年后都会比儿童期状态好。严重者很难具有自己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的意识。加之长期以来出于对“安全”的顾虑,父母也会加强保护。久之就形成一种封闭性生活模式,这个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就属于自闭症了。
有读者问了,那以后我们该说啥呢?其实也没什么,一般大众对两种称呼一直可以通用,但对于我们治疗师而言才会进行区别。因为对儿童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手术和习得的训练。对成年自闭症患者来说,由于其某系统神经元缺失或者关联区域无法扩展已经定型,就需要认知引导和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化过程里的职业技能训练,这类训练往往需要多次重复,使其形成潜意识的综合弥补型的肌肉记忆(也就是利用获得强迫症的方法)成功后可进行一些重复动作型的劳动,能够好好生存。对于康复较好的,生理和心理上对情感有正常感觉的,适当时候可以进行恋爱和婚姻以及繁衍后代的引导和帮助。这些都需要较高水平的心理从业者才能做到。
1.行为刻板型
2.语言刻板型
3.情感刻板型
4.思维整体刻板型
5.失能型(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缺失)
有用的,心理医生会和你聊天慢慢疏导你的心理,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制定康复***,药物和理疗双管齐下,如果病人求生欲望强烈,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的。心理医生的心理治疗是立体的,还要你的家人全方位了解你的情况,如果是你家人的原因导致你孤独症,还要让家人改变思想,给你营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孤独症是自己性格懦弱,胆小,没有安全感,喜欢自我封闭造成;还有一种先天性的,也就是自闭症,这种先天性的康复起来就是一生,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不管怎么样,得了心理疾病就要积极治疗,健康了,你才会发现生活多么美好,要给自己鼓励加油!
你说的孤独症是指自闭症(孤独症)吗?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属于精神科范畴。心理咨询则针对正常人群,即精神正常但遇到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寻求帮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以及临床治愈或潜伏期的***患者。因此心理咨询并不适用于自闭症患者。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要先知道题主是怎么理解的“孤独症”这三个字,“孤独症”也叫“自闭症”它本身就不是心里疾病,是神经发育障碍导致的,而且孤独症是从娘胎里就已经定性了的病症,并非长大成人之后在某一天遭受了某些事情的打击,或者说其他原因造成的。
就好比妇科的病你跑去男科询问,根本就是进错了门,所以孤独症患者求助心理咨询师来解决是没用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明白孤独症的病理,他们也不会接诊,会建议您该去康复就去康复,因为心理咨询师的话,孤独症患者有可能都听不懂,也就谈不上能起什么作用了。
求助者怎样高效与心理咨询师互动?
首先申明自己不是心理咨询师,也没主动求助过谁,但我的意识兴趣却把我引入了此回答,至于认不认同随便吧!
问题中的怎样高效?那就是又达到高的深度,较好的效果,那么直觉告诉我必须是双方直入心腹的一场互容互换互动形式进行的。
作为一个求助者,其实质问题是求助方,当然应以从内心最真实想法与疑惑耐着性子从问题的出发点逐步去陈述,其情况结症点的不明之处应着重咨询,说出自身心对此的感悟,以便咨询师找出症结的根源,由咨询师专业心理学术加以判断、分析、深究其前因后果,得出较佳的解决方案去帮助求助者想要得到的认同答案。
而心理咨询师是个专业的职业,其专业水平不是非学过的普通人能深识本业的,在这里连班门弄斧也算不上的妄述己见下,想必也都是些基础吧!见笑了:如心理咨询师必须抛弃自持己见的单方施教行式,也非以问一答一的枯枝折断模式进行,或在深入问题根本源头时以自我情感嵌入法去导入问题发展方向等等,当然总体要从各求助者各所不同咨询各种情况程度复杂度而行,哈哈,算了吧!好奇心累人累己,己所不“能”勿施于人!
怎样高效的互动?这个前提是你们得互相信任。其次是对这些想法和建议要付出实践。
求助者为求助者,实际上要付出于主动。不要让咨询师来主动,然而你被动。这样你们的关系会很被动。
在每次咨询之前把问题记录下来。并且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在等咨询过程中,跟咨询师说明自己的问题与想法,在跟咨询师进行交流。咨询师是解答者,而你是求助者。你主动与求助,而咨询师主动与解答,这样你们的关系就会互动。
然后对于咨询师的建议,你要付出与实践,在现实中把它做出来,并且在做出来之后,记录下你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在下次咨询中与咨询师认真详谈。
打算高效的参与咨询,看来你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首先作为来访者需要充足准备是必要也必须的,非临时起意。
1.了解基础的咨询设置,例如:预约时间准时到达,咨询间隔时间(下次咨询时间),了解咨询的时长,咨询的费用,明确自己的咨询目标;
2.足够的耐心,因为咨询非神丹妙药会立马生效,需要时间,特别是长程咨询;
3.强烈的参与感:调动主观能动性参与咨询,并和咨询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4.经济考虑:需要稳定的经济支持;
5.成长的过程中不是全程美好,痛或许是有情绪,情感及躯体不适。
其次,需要明确心理咨询的改变。
1.明确心理咨询不是单纯的建议,方法来起效,是借助来访者自身动力,探究关系或者症结根源,被阻碍的原因;
2.阻碍减少或降低,心境情感日趋稳定,认知明确;
3.拥有以上能力,困扰、症结、阻碍不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情感咨询和求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情感咨询和求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