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浩然兄情感咨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浩然兄情感咨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溥仪有多少个妹妹?为什么她们称“格格”却不称“公主”?
末代皇帝溥仪,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再赘述。他作为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上,还是非常受人关注的。大家也许不知道?溥仪其实有七个妹妹。但你又可能十分好奇,那为什么没有听说过有那么多公主啊,其实没错,因为溥仪的这几个妹妹都是格格。
说起他这七个妹妹,那我就来说说溥仪。溥仪本是亲王所出,因为先帝没有留下子嗣,才被当选为皇帝,那么为什么溥仪贵为皇帝,他的妹妹怎么不是公主而是格格呢?那是因为在清朝的礼仪法典中规定,只有三种情况下,皇室出生的女儿才能被尊称为公主。
第一种情况是由皇帝的正室所出,也就是说由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第二种情况是和亲需要,有时候宗室里如果没有公主,但是朝廷又需要公主和亲,一般会将和亲的郡主封为公主。第三种情况,也是一种破格情况,那就是由太后抚养长大的皇室少女,也可被封为公主。
想必大家已经很清楚了,所以溥仪的七个妹妹她们虽然贵为皇帝的亲妹妹,却也只有格格的封号而不是公主,这一切都是和符合礼仪规定的。
溥仪父亲载沣有七女,长女韫英,二女韫龢
三女韫颖,四女韫娴,五女韫馨,六女韫娱,小女韫欢
格格是满语的译音,意思是小姐,姑娘之意,
这种称呼最早出现使用是在清朝的前身“后金”时期,对大汗、贝勒之女以及平民未嫁之女都均称“格格”
此后“格格”就成了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到了他的儿子——顺治时,又把格格的等级加以细化,分为几个等级,让人从称为上就可以辨别出身份,分别是:格格,郡主,郡君,县主,县君,乡君,宗女
,溥仪是末代醇亲王、道光帝的孙子、咸丰帝七弟奕譞的继承人载沣。也就是说,溥仪是亲王的儿子,并不是真正的皇子。在他自己被选为大清最后一任皇帝的时候,他的弟弟妹妹是不能跟着一起被升为皇子皇女的。
首先,溥仪一共有七个妹妹;其次,他的妹妹当然不能叫公主。
溥仪的生父,是末代醇亲王、道光帝的孙子、咸丰帝七弟奕譞的继承人载沣。也就是说,溥仪是亲王的儿子,并不是真正的皇子。在他自己被选为大清最后一任皇帝的时候,他的弟弟妹妹是不能跟着一起被升为皇子皇女的。
而在清朝,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固伦公主(庶女则是和硕公主)。作为醇亲王的女儿,溥仪的妹妹们只能被称为和硕格格,是不能被称为公主的。当然,如果溥仪执政时间再久一点,是可以自己给她们改的;不过,大清亡的时候溥仪才六岁,他自然也就没那个机会给妹妹们改封号了。
至于溥仪的妹妹、载沣的女儿,列表在这里——
长女:爱新觉罗·韫媖(1909年—1925年)。
次女:爱新觉罗·韫龢(1911年—2001年)。
三女:爱新觉罗·韫颖(1913年—1992年)。
四女:爱新觉罗·韫娴(1914年—2003年)。
五女:爱新觉罗·韫馨(1917年—1998年)。
六女:爱新觉罗·韫娱(1919年—1982年)。
国学大师王国维是***的吗,为什么要这样做?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其所著的《人间词话》被的传播甚广,几乎尽人皆知。
王国维是一位大文豪,但是却是投湖自尽的,据说有一次王国维到侯厚培谈论招生事宜,谈了挺久的,走的时候向侯厚培借两个大洋,侯厚培给了他五块大洋,王国维出门雇了一辆人力车,到了颐和园,买了一包烟,吸完一支以后在十一点的时候就跳湖了,投湖的原因未知,好多网友认为是买到了***烟。
小编认为文学家的思维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想的多了就容易出乱子,应该不是谋杀,或者吸烟中毒。
这是《人间词话》的手稿,非常的珍贵,好多网友看到后大呼:王国维居然还是一位书法家,看来文学和书法史分不开的,难怪当代没有大文学家。
《人间词话》对后世影响极大,用传统词句和传统的概念、术语,融入时代的一些观念和方法,总结出的一些实际的问题相当的深刻,被专家评价为中国近代最富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
朱光潜说过:“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王攸欣对王国维也十分认可:“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王国维同时也对年轻一代长生了巨大的影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引用晏殊的《蝶恋花》的词句居然被好多年轻人认为是王国维写的,可见王国维的知名度之高。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经常在百度浏览器里出现,好多年轻人再次将辛弃疾抛弃,认为是王国维的词句,辛弃疾的棺材盖已经盖不住了。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史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涉猎词曲、古文字、古器物、殷商制度及西北历史地理考据等等,造诣独到,成绩斐然。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国学***,却在1927年6月2日上午,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此举令海内外学术界极为震惊。
对于王国维***的原因,其亲属始终讳莫如深,但从其遗书可以觅得蛛丝马迹,至少说明并非王国维的一时冲动。
王国维***是怕自己这个前清遗老落入北伐军手中,蒙受耻辱。王国维视脑后辫子为生命,当时传言北伐军入城后将尽诛留有发辫者,所以与其被辱,不如自我了断。
还有末代皇帝讨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中说:内务府大臣绍英委托王国维代售宫内字画,此事被罗振玉知悉,罗以代卖为名将画取走。王国维因无法向绍英交差,愧而觅死。当时报纸还传王国维曾与罗合作生意亏本,欠罗巨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