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延平区情感挽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延平区情感挽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拱为什么对徐阶赶尽杀绝?
明嘉靖、隆庆两朝,朝堂争斗最为激烈。在两朝过度的六年时间里,先是徐阶扳倒了权臣严嵩,随后高拱又搬倒了徐阶。此后高拱再度击败李春芳,如愿登上首辅之位。看似春风得意,然而风水轮流转,首辅高拱随后竟然又被张居正赶下台。客观而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四人正都是能臣,惺惺相惜确实存在,但高拱与徐阶之间却存在一丝残忍。二人究竟有什么仇怨?为何高拱要对徐阶赶尽杀绝?
高拱前半生的仕途堪称坎坷。高拱饱读诗书,然而在他才考中了进士时已经二十八岁,此时也仅仅是一名庶吉士。成为庶吉士后,高拱任职翰林编修,直到三十七岁,高拱才正式得到步入官场的机会。当时,高拱翰林编修期满后升任翰林侍读,翰林侍读说白了就是为皇族讲经说史,名头虽然响亮,但对于当时的高拱而言也不过是个虚衔。因为当时的高拱并没有被指定,成为某一位皇子的老师,也就没有机会成为皇子的心腹,高拱远离权力中枢,完全没有机会一展报复。直到嘉靖三十一年,已经是不惑之年的高拱才被明廷正式授职,为裕王朱载垕讲经、授课。
高拱成为朱载垕的老师时,朝中权力格局是怎样的呢?朝中大权被首辅严嵩把持,而次辅徐阶素来与严嵩不和。在严嵩和徐阶争权的过程中,二人都意识到自己需要拉拢帮手。此时前任太子朱载壡已死,而朱厚熜尚未确立新的皇储,如果按照继位顺序而论,朱载垕便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目的明确的徐阶、严嵩二人便将目光投到朱载垕的老师高拱身上。
借着徐阶、严嵩争权的机会,高拱正式以皇子老师的身份登堂入室,嘉靖三十七年高拱升任太常寺卿。公元1562年,多年隐忍的徐阶终于一举扳倒严嵩父子。想要有所作为的徐阶需要帮手,帮助自己稳定朝局。于是徐阶便举荐高拱、张居正进入内阁,谁知新的争斗却又接踵而来。长期不被重用的高拱,想要施展抱负自然就和徐阶产生了矛盾。换句话说,新的二把手高拱想要从新的一把手徐阶处分得一杯羹。徐阶和高拱都想让朝局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其结局便是相对弱势的高拱,开始受到徐阶的打压。
公元1565年,朱厚熜驾崩,朱载垕继位,是为隆庆帝。朱载垕登基后,第一时间,便封自己的老师高拱为太子太保,并准其以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值内阁。朱载垕对高拱的封赏,意味着徐阶与高拱的权力高低之分,开始变得模糊。觉得时机成熟的高拱,便开始利用党羽发力,公开与徐阶争权。但蚍蜉撼树可想而知,徐阶在朝中经营二十余年,其亲信、学生遍布朝野。反观朱载垕刚刚登基,羽翼尚未丰满,面对高拱的争权,徐阶随即利用党羽发力弹劾高拱。为了平稳朝局,将高拱罢官成为朱载垕最无奈的选择。
高拱虽然被罢官,但对于朱载垕来说毕竟师生情深且迫切需要得力助手。因此罢官后的第二年,朱载垕就重新启用高拱。这一次朱载垕赋予了老师更大的权力:封其为内阁学士兼掌吏部。利用掌管吏部的机会,高拱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排除异己,而其目标便是徐阶的党羽。朱载垕重新启用高拱的同时,也给群臣带去了一个信号:下一任内阁首辅必定是高拱。朝中形势变得对徐阶极为不利。结局也正是如此,得到朱载垕支持后不久,高拱便取代徐阶成为内阁首辅,徐阶告老还乡。当年弹劾高拱的徐阶学生,也遭到了高拱一党的报复,其中告老还乡者至少能安享晚年,但胡应嘉惊惧而死、欧阳一敬抑郁而终却是令人触目惊心。
徐阶学生的身死,并没有让高拱停止报复。公元1569年,高拱任命刚直不阿的海瑞为应天巡抚。而应天巡抚所管辖的区域正好包括徐阶的家乡:松江府。海瑞到任后,清查当地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海瑞清查的主要对象便是以徐阶为首的应天府官宦、士绅。一番清查过后,海瑞将徐阶一家侵占二十多万亩民田,子弟、家奴为非作歹之事奏报给了朝廷。得到高拱的批复后,海瑞不但抄没了徐阶的家产,还将徐阶的两个充军发配。此时,如果从权力斗争的角度出发,海瑞只不过是高拱报复徐阶的工具。
二人之间的争斗,看似高拱胜利,但高拱对徐阶的所作所为,却引起了张居正的不满。新的首辅清查前任首辅贪赃枉法之事,让张居正作何感想?张居正绝不会允许,清查前任首辅之事成为惯例。因此徐阶被抄家后没过多久,张居正就利用党羽弹劾海瑞,最终海瑞被罢官,此时的海瑞又成为高拱报复徐阶的牺牲品。当然,这些叙述均是从高拱、徐阶二人私人恩怨出发。除此以外,徐阶和高拱的执政理念也有所不同。徐阶推崇陆王心学,而高拱推崇的却是经世实学。这就是说二人执政理念不同,要想一展抱负,高拱就必须借助打击徐阶个人的行为,来推翻陆王心学对治国理念的影响。但高拱做梦也不会想到,后来居上的张居正竟然利用京查也扳倒了自己。
说到徐阶,从嘉靖到万历,能坐到如此高位的重臣,有几个能善终的,唯有徐阶做到了,这种人已经不能用忠奸来区分,徐阶告老还乡,纵容族人大肆收敛土地,鱼肉一方,圈地20多万亩,难道徐大脑袋想不通这是祸是福么?
徐阶画像。
按小编的理解,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之位上退下来,尽管回到乡里,就真的清静了么,还不是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何种姿态养老才是善终的主因,闭门不出修书钓鱼,鬼知道暗地里在干什么,如果鱼肉一方,做一个名声哄臭的布衣,才能让朝廷放心,自黑的方式才是生存之道,徐阶心里明镜儿。
图为徐阶墓遗址。
再者,自古金钱与权利就形影不离,有钱人就有权,于是谄媚的政治家向广大愚民标榜清廉政治,广大愚民便支持这政治,但社会的风气是,有钱人很容易被当成坏人,徐阶入阁数十载,岂能不懂其中道理,在钱权一体的情况下,告老还乡又一身布衣的徐阶还真成了毫无杀伤力的平民了,所以没权了,就一定要有钱,最后也能看到,金钱成了徐阶晚年的利器,而皇帝根本没拿他怎样。
高氏后裔保存的高拱画像。
说到高拱,《明史》对他的评价就十分中肯,“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之辟易”,什么意思,高拱这人气量小,不能容人,连他身边的亲信都处不好关系,高拱上台后,陈以勤,赵贞吉,李春芳,殷士儋等接连被挤走,大肆排斥朝臣,所以当年有仇的徐阶自然难逃打压。
高拱故居。
世人都知道鱼肉乡里的徐阶,罪行都摆在台面上,就看谁敢下手办了,高拱很高明,派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海瑞去办理,判他几个儿子充军,幸好朝中还剩个乖乖臣张居正,这可是徐阶的门生,拉着秉笔太监冯保,几个回合高拱就下台了,按事态发展,就算穆宗不死,高拱也不是对手,徐阶儿子们被放还,就这么一个晚年“奸恶”的徐阶,权钱名集一身,活了80岁才老去。
整个有明一代,尤其是嘉靖、隆庆年间,党争就比较历害,仅仅短短六年,徐阶整倒严嵩,高拱又推倒徐阶。李春芳又被高拱击败,高拱又被张居正轰跑,几乎一年一变,风水轮流转。只要,一个首辅倒了,就牵连出一批官员被贬谪,今朝得势的,来年就有可能被赶下台。
其实,徐阶和高拱结下梁子,还要源于嘉靖未年,由于徐阶思想为日后连络裕王,为今后朝廷更替早做安排.便于嘉靖四十四年把高拱举荐为内阁大学士.但徐阶忽略了高拱要求平等处事的自尊心,仍把高拱当做后生晚辈,由此种下了纷争的***。隆庆元年,高拱指使手下言官弹劾徐阶,揭发徐阶的弟弟和三个儿子横行乡里,有凭有据,这激起了受徐阶保护的言官的愤怒,他们纷纷把矛头对准高拱,弹劾一次接着一次,高拱实在撑不下去,高拱只好于隆庆元年的五月间就辞官回乡了,直到隆庆未年徐阶致仕后,才做为顾命大臣重回朝廷。
本来,徐阶整垮了严嵩,成了当朝首辅,他很看重高拱,就提拔了高拱让他入阁。徐阶本来以为自己这样做,高拱好歹会感谢自己,结果高拱完全不领情,进阁后处处和徐阶作对。
一段时间内,高拱回到老家后积极活动,和一些大臣联络,不久徐阶自己退休走了,高拱马上就重新回到内阁了。可能,他觉得徐阶的退休生活太惬意了,就开始针对徐阶。因为,徐阶虽然退休了,但故旧满朝廷,还有影响力。于是,他就用了一招借刀***,让去当刀子,因为他知道海瑞太正直了,不会因为徐阶提拔过他就网开一面。于是,趁着海瑞整顿田制整顿到徐阶家的机会,***地修理了徐阶,让他的儿子去充军。
从此开始,高拱跟徐阶的矛盾开始爆发。高拱仗着自己背后有朱载垕,因为入阁此时对他来说,只是迟早的事情。当然,徐阶还有另一手棋,那就是张居正。因为,张居正能力不在高拱之下,而且是徐阶的学生,徐阶致仕以后,完全就靠张居正帮忙了。
高拱清算“大***犯”徐阶的的手段可谓毒辣,他动用了海瑞去清算徐阶。海瑞的耿直众所周知,令人跪喊“海阎王”,差点没要了徐阶的老命,结果硬是让徐阶的儿子去充军了。徐阶送了三万两银子,向张居正求救。高拱得到了消息,张居正也被打压。但是,高拱居然没有追究张居正。
张居正,也找到了自己最可靠的盟友冯保。冯保对高拱又是恨之入骨的,因为第一次自己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当时司礼监缺一名掌印太监,按资历应由冯保升任,但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掌印司礼监。等到陈洪罢职,高拱又推荐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补缺。陈洪对你有恩,也就罢了。于是,冯保和张居正密议,达成共识,各取所需,一个要掌印太监的位子,一个要内阁首辅的位置。
这样一来,最终的批红盖章的权力斗集中到冯保手里了。这就意味着自己什么事情都是在请示冯保了。而且,冯保和张居正结成同盟。高拱相当于被排除出权力游戏了,加上高拱又口无遮拦,结果因为“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的言论而被打倒,彻底失去机会,没有再回到内阁的可能了。
当然,高拱在任时,政绩还是非常好的。虽然人缘不大好,但是功绩还是深得人心的。所以,在嘉靖45年到万历元年的内阁中,因为有了高拱,而变得太平。
所谓的高拱对徐阶的赶尽杀绝,也只是党争政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