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当涂情感咨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当涂情感咨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多什么知秋?
是多事之秋。
“多事之秋”与我国古代多在秋天兴兵有关。我国古代的执政者,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多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前提下获取军事利益。
军事行动自然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常常在秋天进行军事行动的特点,成为“多事之秋”一词最好的注解。
“多事之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关,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愁”字就是人们“心”上的“秋”。秋天草木凋零,生机勃勃的世界即将进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状态,与一个人年老体弱、风烛残年相似,触景生情,人们因而伤感。
相关典故:唐朝诗人刘禹锡写道“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宋朝诗人辛弃疾有诗“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清末民族女英雄秋瑾的绝命诗也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说的都是这种现象。
多事之秋
成语发音:duō shì zhī qiū
成语解释:秋:年岁;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
成语出处:唐 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董仲舒是个什么样的人?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的思想?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西汉哲学家,当代大儒,经学大师。广川(河北景县)人。专治《春秋公羊传》。他在儒学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一些创新观念。比如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还有阴阳五行学说等等。得到汉武帝的认可与赏识。于是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之所以受到重用,是因为迎合了皇帝老儿的政治需要。自董仲舒始,儒家经典学说逐步走向反面,乃至阻碍了社会发展。
谢邀,董仲舒,广川人,出生在汉文帝时期,汉景帝时授予博士的头衔,是个专家。《史记》,《汉书》有其传。司马迁能为其立传,可见其为当朝的牛人。司马迁写史善于捕捉人物特征,通过几件事就能知道董仲舒是个怎样的人,第一件事,下帷讲授。一般人当老师,都是直面学生,当面讲课。董仲舒玩个花样,弄个帐子座在里面讲,竟然能做到三年学生都不知道老师长得啥样,这套路是不是有点象西方能够人鬼相通的女巫呢?增加神秘感可以增加语言的威权。第二件事,写灾异方面的书,差点丢命。史载董仲舒擅长的学问是《春秋公羊传》,但其行迹都偏好《春秋左氏传》。《春秋》是孔子删削的鲁国编年史,为儒家五经之一,传就是对经的讲解,传世的有三大家,《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特点就是通过增补一些灾异***,以印证作者的观点,而公羊,谷梁是通过对话阐述这本经书的微言大义。董仲舒就擅长用籖纬之术判断灾异现象,很象秦朝的方士,现代的算命先生,据说算得准,为此写了本灾异方面的书。后来***的祖祠失火,有人拿这本书说事。汉武帝的宠臣主父堰痛斥这样的书,董的学生不知是老师的大作,也斥之为非常愚昧的书,就这样董仲舒被下狱判了死罪。后来还是通过有人求请,武帝特赦才留了条命,从此再也不敢谈灾异。第三件事,明进退之理。董仲舒为人正直廉洁,虽然做了十几年诸侯王的国相,但没有置办什么私产,主要靠教书传世,但汉朝置五经博士,各家的学术观点不一样,斗得很利害。有的在朝庭做了大官,而他一直是地方官员,深知学术之争随时可能变为政治陷害,干脆告老还乡,专心著书立说。活了74岁,传世之作《春秋繁露》。综上所见,董仲舒的学问并不是纯粹的儒家,实际上揉杂了阴阳,道德,名,法之学。至于汉武帝为什么***纳董仲舒的意见,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情节见《汉书-董仲舒传》,《汉书》是东汉史家班固的作品,史料多延袭《史记》,关键是增补了一段汉武帝的册问和董仲舒的对答,相当精彩,呈现了雄才大略的帝王夙兴夜寐思考的是什么问题,董仲舒回答得也丝丝入扣,反映了汉代书生博***众长的知识结构。也回答了题主为什么要独尊儒术的缘由,这涉及春秋以至秦汉近千年逐步完善的大一统思想,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大一统,汉后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势力的回光返照,给中国人以深刻的教训。因篇幅所限,有机会专题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