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情感挽回张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情感挽回张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真的亡于万历吗?万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说明朝亡于万历的话,这似乎也没啥毛病。
万历真正掌权是在张居正死后,张居正一死万历心里对张居正的不满就一下子爆发出来了。张居正死后被抄家,还差点把他从坟里刨出来鞭尸。张居正的改革也被推翻,这就给官场留下了一个负面的影响就是从此之后,官场一片和气,大家一起活稀泥,不干实事。因为干实事的下场太惨了,家破人亡了啊,所以你好我也好大家一块好好玩!
而且这孩子年纪轻轻的不学好,学他爷爷嘉靖不上朝,还破了记录比他爷爷还厉害二十八年不上朝。他爷爷忙着修道成仙,不知道这位老兄成天忙着在后宫干啥……万历皇帝,在权谋方面比不上他爷爷嘉靖。同样是不上朝,但嘉靖能够牢牢掌控朝局,任何大臣的争斗都被嘉靖牢牢掌握在手里。嘉靖想办事,他可以操控首辅帮他。万历则不然,和廷臣直接断裂,只是躲在深宫里面和郑贵妃小两口商量对策,这两人能折腾出什么好点子出来。真的是,这两人差着境界呢!
还有吧,万历有一次兴起上了一个宫女,结果这宫女就怀孕了,万历就想不认账。可是他妈不干呀,李太后想抱孙子。而且皇帝宠幸宫女是有记录的,不认也不行了。然后这个宫女就生下了长子朱常洛,因为朱常洛,万历皇帝和大臣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国本”
“争国本”的后果严重削弱了明朝的国力,这也难怪,大臣和皇上天天不干别的,整天为了国本的事吵吵,耽搁其他的事啊!而且因为争国本,长子不受待见,导致了儿子孙子的教育都很有问题,尤其是所以朱由校也就是木匠皇帝,简直就是个文盲啊,啥都不懂就把朝政交给魏忠贤来管,至于明末的朝廷是怎么样的相信大家也很清楚。
再加上万历“三大征”,打仗那就是烧钱啊,三大战役打下来,使得整个明朝只剩下一个硕大的空壳子了,早年张居正积累下来的财富都在万历手中挥霍一空。没钱了的话,干什么都不太好弄了。
如果没有“国本之争”,万历可能也不那么惰政,起码明码明朝也不会这么快灭亡,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都这样说,我认为不尽然。实际上从朱祁镇复辟开始大臣们就开始不干活了,天天就是圈地骂人。只是万历朝张居正一死这家伙就20几车不上朝。随之而来的是外朝连基本的六部人员都配不满,不是没人顶缺是皇帝没功夫批。晚年和朝臣较劲又耽误了儿子和孙子的教育问题造成了儿子登基不久就死于红丸案,孙子天啟大字不识几个错信了魏忠贤误国误民。
明虽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明史-神宗本纪》。
《明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肯定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出生于1563年,即位于1573年,驾崩于1620年,而明朝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明朝正式灭亡的时间为1644年,从1620年到1644年,中间还隔着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两位皇帝,相隔24年,为什么明朝实亡于万历一朝?这要从万历的经历来说起。
首先,万历皇帝即位时年龄只有十岁,所以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代为听证,太后将国家的军政大全全权交于张居正主持,张居正实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的一系列的改革,对内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接连取胜,朝廷呈中兴之气,史称“万历中兴”。这其实跟万历皇帝没有太大的关系,全部是由下面一群的文臣武将努力的结果,这也让年轻的万历皇帝养成懒惰的情绪。
万历十五年之后,万历皇帝彻底不上朝,也不怎么处理朝政,整个朝廷处于一种半工作半荒废的状态。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跟皇权有关系,万历皇帝想把自己喜欢的儿子立为太子,但以张居正为代表的文臣集团却坚持以祖制立长为太子,所以万历皇帝一气之下三十年不再上朝。
万历皇帝真正亲政之后,他敛财的本性爆发出来,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万历皇帝开始派遣宦官到各地任矿监、税监,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民间民怨四起。这也是给后面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埋下了伏笔。
万历皇帝人生最大的败笔应该是在实力允许下看着女真军事力量一步一步做大,最终成为与明廷抗衡的军事力量,万历四十七年(1572年)二三月发生的萨尔浒一战,大明王朝军事由战略主动转为战略防御,以致后来彻底专为防御,大明对外军事实力直线下降。这也是为什么《明史》为什么会说明实亡于万历最重要的原因。
历史不会重演,明朝,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就这样消失在400年前的历史长河中,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到死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在治理国家时,竟然会这样的玩世不恭,说不上朝竟然30年不上朝。呜呼哀哉!